文 | miki粥
来源 | miki粥(ID:mikizhou99)
抑郁症说多了,大家都不太当回事儿。
有人觉得生活里充满焦虑,谁还能没点抑郁;有人觉得它是富贵病,是吃饱了没事无病呻吟;有人把它当成发烧感冒,不就是吃吃药就行了吗?
最近我发现,真不是这么回事儿。
在知乎上看了几个清北的小孩自述得抑郁症的故事,挺触目惊心的。
第一个小孩,清华本科的第一年就抑郁了。
抑郁的原因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他说自己有睡眠障碍,但是不巧遇到了一些夜间活动加手脚粗糙的室友,然后就抑郁了。
这个理由很多人理解不了。他们觉得,室友睡晚也能算个事儿?世界每天都停不下来运动,你该吃吃、该睡睡啊!不要这么敏感好不好?
还真不是。
有些人神经衰弱,风吹草动都睡不着。这本质上是一种病,会被当成「你是不是有病?」的一种病,很难让神经线硬的人感同身受。
不可能改变室友,就只能一个人扛下所有。结果越扛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
抑郁了,一查就是中度,对生活完全丧失了渴望。
如果读个普通一本,还可以开发一下大学恋情,但读清华的男生就比较困难了,2022年的数据男女生比例5:2,僧多粥少…似乎对生活更缺乏起码的渴望了。
学业压力还特别大,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这我其实不太理解,高考不是中国父母鸡娃的尽头吗?都送进清华了,爹妈何求?
就算是有所求吧,他们是搞得懂离散数学,还是弄得明白线性代数,想查手力不从心,怎么还能给小孩学业压力?
看了清华小孩吐槽才知道,原来爹妈就为了向亲戚炫耀,自己的状况满足不了父母的虚荣心,自己就主动颓了。
可是晒娃的名校爹妈停不下来。于是,丧失生活渴望的小孩,在中国最顶尖的学校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只能靠每天打游戏消磨时间。
很多家长觉得送出国吧,送出国就能逃过一劫。据我所知,哈耶普的学霸更加焦虑,为了通过考试整宿整宿地薅头发。
没办法,学霸扎堆的地方,没人会主动比你差。
脱口秀演员呼兰,哥伦比亚大学精算专业,已经是行走的高智商了,但有一次段子里吐槽自己学渣:
有一次期中考试特别难,班里40多个同学,满分100分,平均分10分。自己考了5分,还有个美国同学考了2分,日本同学考0分。班上有一个北大的大姐考了91分。
人家拎着一本书去图书馆看了半天,考了91分,自己和两个同学搞了个study-group,最后加起来考了7分…
哥大硕士都得靠自嘲疗愈求学伤疤,那些考进顶尖名校还不算拔萃的小孩心里得有多苦?
所以啊,别人打游戏追剧,自己玩命读书,以为勤能补拙人定胜天,最后期末出成绩,人家比你好。
自己努力一场不过是证明了「智商上的差距无法逾越」,这还能有什么学习的兴趣?
对学习没兴趣也自然不会有好成绩,一直徘徊在退学的边缘,总是一刹闪过「人生没有任何意义」的想法。
扑面而来的学习压力、紧绷的精神状态让这些名校学霸们崩溃,但他们通常还会遭遇「求助无门」。
原以为学校有心理辅导老师,自己能被治愈。最后发现这群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做到了「雪上加霜」。
李雪琴就是个例子。
大三突然因为小事儿情绪崩溃,比如一支笔掉落都会让她瞬间陷入难过。大四过得更悲催,男友背叛、读书焦虑,她说自己最平静的时光,是在店里洗了一个小时的盘子。
撑不住了,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结果被诊断后医生非要上报学院。她痛哭哀求无果,着实被学校伤透了心。
知乎上有个匿友点破了真相: 被贴上清北的标签,人们总是希望你去激励别人,而从来没人会主动去想激励你。
有个清华退学的同学,抑郁症严重了生活不能自理。拖了三年决定回家休养,但回到家里还是看不了书,只能跑步、抄经书。每天跑12公里,一年抄了几十万字。
病好转了才能看点儿书。渐渐能参加自学考试了,从大专开始读啊读,疗愈内心的伤。
她说自己至今没搞清楚抑郁的原因,可能是高中压力大吧。
虽然读了清华,经历了休学、复学、再休学的全部折磨之后,还是迫于校规「休学不能超2年」而最终退了学…
其实,得抑郁症的年轻人并不只在清北,只是清北名气大,才让学霸们的心理问题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有人吃药有人放弃了学业,有人毫无缘由地蒙头大哭,还有人优秀了十几年,突然觉得自己是个loser,想不开最后放弃了这个世界。
很让人惋惜,世界的美好也很多。
看了那么多关于抑郁的自述,我觉得表面的原因没必要深究了, 摆在大部分清北的小孩面前的人生绊脚石,可以归纳为:父母的期待、同辈的优秀,还有,自我的要求太高。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被老师反复教育:要对自己有要求、要努力超过别人、要不辜负家长期待…我之前觉得很对。
直到《圆桌派》上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说: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容易被PUA。
因为高等教育始终在告诉你,你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能你舒服什么就接受什么,不舒服就不接受,必须要去接受那些痛苦的东西…
人,就该活得原始一点,哭笑自若,图一个痛快。
总有年轻人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我很喜欢樊登老师的一个回答。
人生本就没有意义,但是,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很有意义。
怎么理解呢?
比如你吃饭。吃进去的都是高油高热量,然后转化成了卡路里,小部分变成了能量,大部分转化成了你甩不掉的脂肪。
还留给你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最后一点吸收不掉的残渣,通过排泄系统排泄掉。
这个结果,能有多大的意义?
但是,吃的过程就不一样了。人间百味,酸甜苦辣咸,样样都尝了了一遍,带给了你不同的味觉体验,进而让你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苦涩或甜蜜。
这就有意义。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家长在搞教育的时候,习惯于本末倒置。过度追求结果,我要上最好的大学,不是清北也要是美国前二十,爬藤不成也要MIT、斯坦福…
考名校似乎就是他们搞教育的目的,我甚至有时候觉得他们有收集名校的癖好。
他们完全忽略了教育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体验。
在小孩读大学前的12年,他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最丰富的体验?他是不是曾经为考试感到过挫败,为解决一个问题而感觉到快乐?
家长看不见。他们被名校的光环遮住了眼睛,忽略了从小对孩子充满爱的陪伴和视野性培养。结果怎么样呢?
最后养出了一群成绩优秀的精装少年,读最好的大学,还吹拉弹唱骑马射箭,但进入大学之后抑郁了、空心了…
然后就问出了那个问题:人生有什么意义?
为人父母,是一门技术;那给清北的小孩当爹妈,就是一门艺术。
辅导功课早早使不上劲儿了,也不要全力以赴地在朋友圈晒娃,多一点儿对小孩的关注,那清北可能就会少一个退学生。
教育,应该是有呼吸感的。
密不透风的努力,也许只会让努力的结果变得毫无意义。
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讲师泰勒·本·沙哈尔,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他少年时代一直为成为优秀的板球选手而努力,参加了无数锦标赛,直到最后拿到全国冠军。
但是,当他手握奖杯,以为幸福会达到巅峰,却发现自己并不快乐,还怅然若失…
巨大的空虚感,让他开始着手研究幸福如何而来,并写了一本书《幸福的方法》。开设公开课,教名校年轻人如何克服成功后的虚无…
如今我们也在面临同样的状况。无数精英爬上了学术的珠峰,站在峰顶他们茫然四顾,下一站我去哪里?
及时告诉他们「山外有山」,就是这一届学霸父母的责任。
树妈说:
之前好多妈妈问怎么进咱们“树妈福利群”,我就特意做了一个二维码。咱们的群里,每天会发一些免费课程资源。我从各出版社和品牌方要来书籍、好物等福利也会在群里给大家做免费抽奖。大家有教育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群里交流。
没添加的妈妈,可以直接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就可以被拉入群了。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来源简介: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大家好,我是小树妈妈,爱阅读、爱分享、更爱家里的两个娃。
创办成长树这个平台 6年了,收获了 200多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宝爸宝妈,每天为大家提供原创育儿好文、精选好物、有声绘本,累计发布了 300多篇原创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 3-12岁的娃,那咱们就算相见恨晚,现在关注,小树妈妈还有见面礼送给你。
本文地址:http://www.ksxb.net/quote/7574.html 海之东岸资讯 http://www.ksxb.net/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