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梗死了,怎么办?
心肌梗死时有什么表现?
1. 典型表现为胸痛。多数人表现为胸口剧烈、持续的疼痛,呼吸困难,更换姿势并不能缓解,常常会感到烦躁、恐惧,甚至会有自己快要不行的感觉。
2. 不典型的表现可以有:胸闷,感觉胸口压了块石头,总想长出气;胃部不适,这种不适的感觉持续加重且范围扩大,有时还会有呕吐表现;感觉疲劳,头晕,出冷汗;不典型的疼痛,如牙痛、后背痛、手臂麻木等。
3.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会持续 30 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无法完全好转。超过 15 分钟的上述症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心肌梗死了,怎么办?
急性心梗是患者自己无法处理且死亡率较高的危重急症,一定要尽早就诊,宁可搞错也不要漏过。不可轻信任何导致延误就医的偏方窍门。
1. 及时呼救
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第一时间向家人和周围的人求助,或直接拨打 120 急救电话。
2. 控制情绪,减少活动
情绪激动和活动会增加心脏耗氧量,加重病情。此时,应控制紧张情绪,缓慢深呼吸,尽量卧床休息,并注意避免摔倒造成的意外伤害。
3. 慎选药物
明确血压不低后,再使用硝酸甘油。如果没有测量血压的条件,自己感觉脉搏弱、伴有头晕、大汗的情况时,不要盲目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要擅自服用阿司匹林。
4. 吸氧
有条件的话,尽快吸氧,可以缓解症状。
5. 其他
如果病人呼吸和心跳骤停,周围人员应尽快拨打 120,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戒烟,少喝酒。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尤其是超过 55 岁的男性和超过 65 岁的女性;积极治疗冠心病。
有心绞痛发作的病人,家中常备硝酸甘油,还可以准备血压计和吸氧设备。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平稳情绪。
高风险人群可以把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医保卡等放在一起,万一发病,可方便迅速取用。
二、中风了,该怎么办?
中风会有什么表现?
脑卒中即大家所说的中风。
出现下面情况时,很可能就是发生中风了:
(1)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活;
(2)口角向一侧歪斜;
(3)突然出现的反应能力下降;
(4)血压忽高忽低;
(5)阵发性的头痛和头晕,并越来越剧烈;
(6)间断出现瘫痪或口不能言;
(7)昏睡,不能唤醒,或呼之不应。
除了这些可能的中风先兆,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剧烈如喷射般的呕吐、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突然发生脑中风了该怎么办?
立刻送医院或拨打 120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以上症状,怀疑脑中风了,一定要马上送医院或者拨打 120。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越短,治疗的效果越好。
如何预防脑中风?
1. 健康的生活方式
(1)饮食上,注意低脂、低盐,多吃水果、蔬菜。
(2)抽烟、喝酒的人容易发生中风,戒烟酒能降低患中风的可能。
(3)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发生中风的可能。
(4)坚持运动: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
2.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能提前发现危险因素,在中风发生前,及时控制危险情况。
3. 控制好已有疾病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更容易发生脑中风。对于这些人,控制好已有的疾病是预防的关键。 三、低血糖,该怎么办?
低血糖时有什么表现?
虚汗、头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严重低血糖可出现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甚至可以引发昏迷。
测血糖值常常低于 3.8 mmol/L,但对于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在血糖值较高时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该怎么办?
1. 迅速补充血糖
嚼 1~2 粒方糖、果糖,或者吃面包 1~2 片、饼干 5~6 块,如效果不理想,可以再吃一次,并及时就医
2. 如身边的人低血糖发作,应迅速为其测量血糖
如果病人清醒,可喂糖水,如已昏迷,可以在口腔内涂蜂蜜等
3. 短时间内没有缓解,拨打 120 或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低血糖?
1. 糖尿病人要养成吃饭定时定量和定时测血糖的习惯,不擅自改变用药剂量,不擅自减餐;大量运动前咨询医生,制定合理的用餐计划。
2. 正常人注意一日三餐,确保适当的能量摄入,不可盲目节食。 四、发生高血压危象了,该怎么办?
发生高血压危象时有什么表现?
高血压危象说的是,7 天内血压急剧升高,血压超过 230 / 120 mmHg 或仅舒张压超过 120 mmHg。
出现高血压危象时常有以下表现:
(1)血压超过 230 / 120 mmHg 或仅舒张压超过 120 mmHg;
(2)其他不舒服: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也可以出现看不清东西、抽搐、意识不清。
发生高血压危象时,如果血压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导致大脑、肾脏损伤,甚至出现主动脉夹层(身体的一根血管出现撕裂),严重的时候可直接导致死亡。
高血压危象该怎么办?
当突然出现头晕、头痛、看不清东西、恶心呕吐、心绞痛等症状,并且测血压超过 230 / 120 mmHg 或仅舒张压超过 120 mmHg 时,应按照下面处理:
(1)如果平常规律服用降压药,当天可加倍服用平日所用降压药,然后立即去医院;
(2)如果平常没有规律服用降压药,应立即按正常量服用平日所用降压药,然后立即去医院;
(3)如果平常从未使用降压药,不建议自己服用降压药,应立即去医院。
避免步行或跑去医院,应选择乘车,必要时可拨打 120。
如何预防高血压危象?
1. 重中之重——每天监测血压
养成每天自测血压的习惯,如方便的话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测 3~4 次,并把所测血压全都记录下来,这对于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非常关键。
2. 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
避免随意换药、增药、减药、停药。一定要在心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2)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加班、过度饮酒等诱发因素。
(3)避免寒冷刺激及环境突然改变。
(4)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兴奋、过度悲伤。 五、癫痫发作,该怎么办?
癫痫发作时有什么表现?
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表现各有不同。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抽搐、眼球乱动、意识丧失。
癫痫发作时该怎么办?
癫痫一旦发作就无法阻止。能做的是尽量减少病人在发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阻塞最可能致命,而癫痫发作时呕吐物常常会导致呼吸道阻塞。
1. 将病人调整为侧躺姿势
这样有助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避免呛到或者引起吸入性肺炎;如果身体姿势无法调整的话,请将病人的头部向两侧偏转,并及时擦去分泌物。
2. 取下病人身上眼镜等尖锐物品
如果可以的话请取出假牙;松开病人的领带,解开或脱掉紧身衣服,使病人可以顺畅呼吸。
3. 保护患者不要跌伤或撞伤
但不要强行按动病人,以免引起骨折;冷静等待发作停止,记录发作时间和停止的时间;如有必要请拨打 120 急救电话。
4. 必要时送医院
大部分癫痫发作是不需要送医院的,除非时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发作时间过长(超过 10 分钟);
(2)短时间频繁发作(30 分钟内发作 3 次以上);
(3)连续两次发作并且中途没有恢复意识;
(4)呼吸困难或受伤。
如果无法判断,那么请和医院联系,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送院治疗。
5. 常见误区,一定不要这样做
(1)癫痫时不要使劲掐人中
掐人中不仅无法终止抽搐,还有可能带来额外的伤害,比如压伤等。
(2)癫痫时不要往嘴里塞东西
癫痫发作时强大的咬肌闭合有可能导致患者会咬断塞入的东西,而断裂物品有可能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癫痫发作?
1. 坚持规律服用抗癫痫药
坚持规律服药是控制癫痫,预防癫痫发作的关键。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2. 避免诱发因素
睡眠缺乏、咖啡、酒精等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应注意避免。 六、下肢静脉血栓该怎么办?
下肢静脉血栓有什么表现?
如果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出血(咯血),需要小心肺栓塞。可能会伴有烦躁不安、皮肤青紫、发热、大汗和意识丧失等症状。
肺栓塞多是下肢深静脉里的血栓脱落,顺着血管流到肺,堵住了肺部血管引起的。常见于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血液粘稠、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异常、骨折、脑卒中等病人,如果患有这些疾病,应当格外警惕。
下肢静脉血栓该怎么办?
必须立即拨打 120 求助。肺栓塞是可能致死的急性突发疾病。
保持病人在舒适的姿势,减少活动;安抚病人,保持情绪稳定。
持续观察病人的呼吸、心跳、意识,如果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医生可能会让患者做 X 线胸片、心电图、肺动脉增强 CT、心脏彩超等检查,帮助诊断。
如果确诊,一般会根据具体病情,在下腔静脉放置滤网或进行溶栓、抗凝等治疗。
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的早期预防十分关键。血栓可来源于全身任何静脉,但最多的还是来自下肢深静脉,故需要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适当运动,戒烟忌酒,健康饮食,控制体重;
多饮水,保持小便通畅;
避免久坐不动,坐一阵子后,要起身活动,或动动关节脚趾,按揉腿部;
对于卧床或不能自主活动者,需要采取机械辅助,如弹力袜、加压泵等,帮助肌肉活动,家属也可以为其进行肢体按摩,改善下肢静脉血流;
有静脉血栓栓塞史的人群,最好能定期检查,如遇到上述症状,及时就诊。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有:
大型手术后的病人,如急性胸腹部手术,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股骨骨折、脊柱损伤等;
久坐久站,长时间操作电脑,长时间坐飞机火车的人群;
长期卧床者;
肥胖或血脂较高的人群;
患有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的人群。
七、哮喘发作,该怎么办?
哮喘发作,有什么表现?
哮喘发作可急可缓,大多数会表现出焦虑、压抑或恐慌的情绪,呼吸短促、咳嗽、喘息,脸色苍白且出汗,嘴唇、耳垂和手指头会因缺氧而发紫,更严重时,患者会不省人事。
哮喘发作,怎么办?
必须首先拨打 120 急救电话。
等待救护车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1. 病人意识不清楚时:
确保患者处在安全、空气流通的地方;
观察是否有反应;
轻轻向上抬起病人的下巴,这样会帮助病人张开呼吸道;
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静待救护车到达。
2. 病人症状较轻、意识清楚时:
确保病人处在安全、空气流通的地方;
帮助病人保持舒适的姿势,比如坐着及前倾;
安慰病人,告诉他慢慢深呼吸;
哮喘病人一般会随身携带哮喘喷雾,其外观呈「L」型,可帮助病人找到,并且递给他使用。
注意:症状严重时,病人可能会不断吸入喷雾剂,但过量使用药物也可能危及生命,应当保持与 120 医生的电话联系,获得指导。
怎么预防哮喘发作?
一旦确诊为哮喘,要有长期跟疾病战斗的准备。
1. 避免诱因
长期控制避免哮喘发作是重中之重。每个哮喘病人的过敏原可能不完全相同,可以去医院通过过敏试验确定过敏原,牢记心中,在生活中回避这些因素。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含有过敏原的食物、过冷的饮品、动物皮毛、化学纤维、刺激性气味、尘螨、花粉、霉菌、空气污染物、化学刺激物等。
2. 监测病情
要学会在家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坚持写哮喘日记,这可以帮助你判断在哪些时候或接触什么东西会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
3. 携带药物
生活中要按照医生意见坚持规律用药,同时应随身携带药物,一旦出现先兆,要提高警惕,发病时要知道简单的自我处理,掌握平喘药物的使用和吸入技术。
4. 适当运动
可以选择恰当的运动,增强体质。得了哮喘后,不是不能运动,症状控制良好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反而会增强免疫力,减少发病。运动前,要做适当热身,开始前 15~20 分钟,应吸入哮喘药,预防运动性哮喘发作。 八、尿路结石,怎么办好?
尿路结石会怎样?
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感觉,也可能出现腰酸、疼痛、无尿、恶心呕吐或者尿血等。
尿路结石要怎么处理?
根据泌尿结石不同的位置和大小,取石方法也完全不同的,具体问题还需要去医院检查后,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切勿盲目相信江湖秘方。
目前对于尿石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增加液体摄入量,增加尿量;控制感染;促进输尿管蠕动,加速结石排出。结石小于 0.6 cm,症状不明显,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选择药物治疗。
2. 体外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主要适用于肾脏和输尿管上段小于 2.5 cm 结石。当结石体积过大时,需要多次碎石,结石清除时间长,结石残留率高。
另外,有出血性疾病、感染、带有心脏起搏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尿路梗阻及妊娠妇女等人群,不适合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短时间内频繁接受体外碎石容易引起肾脏功能损伤,碎石间隔时间必须大于一周。
3.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镜是应用细小的输尿管镜经尿道插入膀胱,然后上行进入到输尿管,在直视下进行碎石。
此法主要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目前新兴的输尿管软镜也可应用于部分肾脏结石患者。有尿路狭窄、严重扭曲的患者不宜采用。
4.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此法是通过先在患者腰部打一个直径约 0.6 厘米的小孔,在皮肤与肾脏之间建立一个通道,然后将筷子粗细的内窥镜伸入到肾脏的结石部位,最后将结石击碎、取出。
即使结石体积较大如鹿角形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同样可以适用,是目前治疗肾脏结石应用最广泛的微创手术方法。
5. 腹腔镜输尿管取石
主要适用于原先考虑开放手术,大于 2 cm 的输尿管结石。腹腔镜输尿管取石已逐渐代替开放性输尿管取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法。但存在手术费用较贵,术后漏尿、狭窄等并发症。
6. 开放手术治疗
由于开放手术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创伤,目前已较少应用。
远离结石,预防和治疗都要抓
1. 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
我们小便的时候,会发现如果喝水较多时,尿液颜色呈透明清亮,如果喝水较少,尿液颜色会呈黄色。
如果饮水过少,尿液会呈过饱和状态,导致结石形成。一般推荐正常人每日液体的摄入量在 2.5~3L,尿量在 2~2.5L,保持尿液颜色呈清亮淡黄为宜。
但是,肾功能和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应注意适量饮水,勿过量。
2. 调整饮食结构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食物,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如果既往患有泌尿结石,饮食上应该根据结石成分,按医生意见更改饮食结构。
3. 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增加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预防泌尿系统结石。但运动后,如果水分丢失过多,应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感觉口渴难耐时才想起要喝水。
4. 结石成分分析,指导预防复发
已经患过泌尿系统结石的人,可以根据已排出的结石或手术取出的结石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明确其成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比如:
尿酸结石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的产物,可以采取碱化尿液、少吃动物内脏、海鲜、限制高蛋白食物、少喝啤酒等措施预防;
感染性结石患者应控制尿路感染问题;
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少吃菠菜、欧芹、花生和红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
磷酸钙或磷酸盐类结石的患者,则应少吃蛋黄、豆类和奶类。
5. 病因治疗
如果泌尿系统结石是由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路梗阻等引起,应该同时治疗,以避免结石复发。
6.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建议每年能够接受一次泌尿系 B 超检查,以发现是否存在结石。对于既往已经有结石的患者,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 B 超和尿液常规检查,主要目的在于观察结石有无继续增大,位置有无变动,以及是否存在增加结石发生的尿路感染。 九、心脏骤停,怎么办?
一、识别心脏骤停
拍打患者双肩,在耳侧大声呼唤患者:
如果没有反应
将头侧放在患者头部上方,耳朵位于患者面部上方,眼睛望向患者胸部,观察胸腹部是否起伏。
如果没有起伏
进入下一步
二、呼叫急救系统
拨打 120,讲清所在位置,留出通道。
三、开始胸外按压
双手重叠,下面那只手的掌根置于胸骨下半段,按压位置约为剑突上两横指。交迭双手,垂直向下,快速用力按压 30 次,每分钟 100~120 次,每次 5~6 厘米。
四、进行开放气道
将一只手置于患者额头
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提起下颌的骨性结构
嘴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五、进行人工呼吸
用手捏住患者鼻子;
对患者的嘴巴吹气,持续大约 1 秒;
见到患者胸腹部起伏后即可停止;
进行 2 次人工呼吸,返回第三步,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六、进行体外除颤
除颤可以终止多种无效的心脏跳动,是医生拯救心脏骤停患者时常用到的手段。目前一种名叫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设备,已经可供普通人使用。如果身边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按如下步骤开始除颤:
除颤仪抵达后,将电极片置于患者身上;
按下分析按钮,分析期间不要触碰患者;
如果不建议除颤,返回第三步继续进行胸外压,如果建议除颤,离开患者,并按下电击按键;
完成除颤后,重复步骤三-四-五,按次序进行,连续 5 个循环,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除颤。
十、突发耳聋,该怎么办?
突发耳聋,有什么表现?
一边或两边耳朵听力下降或听不见。可短期内突然发生,也可以是长期的听力缓慢下降。
耳聋可伴有耳鸣、耳闷塞感、耳痛、流脓、眩晕等症状。
突发耳聋,怎么办?
多数耳聋没有合适的自行处理措施。
因此一旦出现耳聋或听力下降的情况,应及时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医生会通过听力检查、耳常规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还有一些功能检查等方法,结合症状表现,综合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如何预防突发耳聋?
锻炼身体,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注意调节心理健康;
避免嗓音环境,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不随便挖耳;
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若有耳聋病史,就诊开药时应向医生说明;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鼻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十一、突然失明,该怎么办?
突然失明会有什么表现?
视网膜动脉阻塞、中风、眼球外伤、眼底出血等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突然失明。
视网膜动脉阻塞导致的失明可能有这些特点:有的可能是突然的、完全的失明,连光感都没有;而有的可能在完全失明前会出现,单侧眼睛一过性的眼前发黑,几秒或者几分钟后视力又恢复。
中风导致的突然失明可能是一侧或者双眼的视力丧失,同时还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看东西旋转、口角歪斜等。
突然失明了,该怎么办?
1. 立即去医院或拨打 120
无论是眼球受伤后出现的突然失明,还是非外伤导致的突然失明都应该马上去医院或直接拨打 120。
此外,千万要警惕一过性的眼前发黑。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几秒或者几分钟后又消失了,如果反复多次出现的话一定要马上去医院眼科。一过性的失明很可能是视网膜动脉阻塞引起的,这种疾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治疗晚了可能造成永久的失明。[1]
2. 眼球外伤导致失明的处理
(1)使用干净的金属眼罩或纸杯盖住眼睛,干净毛巾也可以。
(2)遮盖眼睛时注意「三不要」:不要用力按压眼球,盖住就好;不要移除眼内异物;不要接触眼球。
如何避免突发失明?
预防突发失明的关键在于预防导致失明的疾病,比如视网膜动脉阻塞、中风、眼球外伤、眼底出血。
(1)控制好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更容易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中风等。
(2)定期体检
尽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尽早干预。 十二、骨折了,该怎么办?
骨折有什么表现?
骨折后,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血肿或肿胀、运动有障碍。
骨折可能是骨折处移位,导致患肢外形改变,比如短缩、成角或旋转;可能是原本固定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了不正常的活动;严重时骨折处的骨头甚至可能戳出皮肤表面。
骨折了,怎么办?
1. 止血
如果骨折部位出血,可用手或干净的绷带按压或绑住靠近心脏方向的出血点。
2. 暴露伤处
把受伤部位的衣物脱下来或者剪掉,动作一定要轻柔。
3. 冰敷
有条件的话,用毛巾包着冰袋或冰块敷在受伤部位。
4. 固定伤处
不要移动受伤的肢体,用木板、树枝、硬纸片甚至折叠多层的报纸进行必要的固定。因为伤处可能有内出血,不能固定过紧。
5. 尽快就医
简单处理后尽快就医,在看医生前,先不要吃喝,以防可能需要做手术。
如果是脊椎骨折,不要移动伤者,马上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如何预防骨折?
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单纯的外伤性骨折,但中老年人还要注意另外两种类型的骨折:疲劳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多是因为骨骼长期受到反复的、集中的、轻微的损伤,或发生骨囊肿,多发生在肋部、小腿或脚掌。
病理性骨折指在因为某些疾病而发生的骨折,比如骨质疏松、骨肿瘤、内分泌紊乱等,这种情况在遇到轻微的外力(甚至没有外力,只因有自身的重力作用)时就可能发生骨折。
下楼梯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时,要充分热身,佩戴头盔、护肘、护膝等护具。
视个人身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拐杖,避免摔倒。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反复骨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本文地址:http://www.ksxb.net/quote/7422.html 海之东岸资讯 http://www.ksxb.net/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