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企业  快速  中国  上海  设备    未来  行业 

有多少坏逼在骗中国人断子绝孙?

   日期:2024-10-26     移动:http://mip.ksxb.net/quote/7233.html

  “你个‘断子绝孙’的东西”!

  一直以来,国人习惯把这句话当成一种最恶毒的诅咒。

  但如今,这句话已经快要失去作用了。

  “断子绝孙”,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当作一种人生追求。

  数据显示:

  2021年,全中国人口净增长48万,总和生育率更是已经降低到1.1左右。

  即使如此,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中国的生育率,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这就要研究一下国人的生育观了。

  大家发现没?

  不孕不育,已经快成这届年轻人的“政治正确”了。

  也难怪,夫妻矛盾、亲子矛盾、家庭困扰、婆媳矛盾 ......

  关于婚育的负面新闻,铺天盖地;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只有极端案件才会上新闻 | @南风窗 综合整理)

  “不婚不育保平安”、身体力行践行“断子绝孙”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如果哪个95后、00后在网上说自己的人生计划里有结婚、生娃这两项,反而会显得有点儿不正常,几乎马上就会被“善意劝解”的口水声所淹没。

  (“婚育除了痛苦,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网上类似的讨论非常多)

  而在这种看似沸沸扬扬、但实际只有一种方向的定性讨论时,人很难不动摇。

  说白了,人是从众的。

  大多数时候,都是看大家怎么做,我也就这么做 ——

  完事儿了,还以为是忠于自己内心做出的自由选择。

  (只是看了几篇文章,就恐婚恐育?)

  而一辈子不生孩子,到底会怎么样呢?

  鉴于中国进入少子老龄化阶段还太短,让我们先把视角转向邻居,日本。

  01

  “死了3周后,他被人发现”

  死了2个多月,他才被发现。

  尸体已成了一具骷髅。

  他的肉喂饱了蛆虫,蛆虫再变成蝇。

  (图源:NHK:《老年公寓清理队》)

  苍蝇在屋里到处乱飞,撞在窗上,留下黄白的星星点点 ——

  那是他身体里的油脂。

  曾经,他是这座房子的主人。

  但如今,蛆虫和苍蝇才是。

  倒是他,像有害物一般,被清理了出去。

  边缝的虫,纱窗上的油脂,渗透进榻榻米的乌黑体液,是他曾在这里活过的证据。

  以上,就是一个普通的高龄孤独死者,最真实的状况。

  在今日的日本,每年大约有32000人,是这样一个人,一间房子,孤独断气,无人知晓。

  这种情况,被称为“”——

  他们往往没有配偶,没有儿女,失去工作,也不回家乡。

  而孤零零地死去,还不是最糟糕的。

  更可怕的是,因为没有稳固的联系人,遗体被发现的平均日数,是20天。

  在历经长达3周左右的时间后,一副曾经鲜活的肉体,最终留给世界的,往往是已经极度腐烂的状态。

  (孤独死尸体被发现天数男女比例 | 图源:《第三次孤独死现状报告》)

  如果不幸死在天气炎热、且门窗没关闭的夏日,免不了各类腐蛆满地乱爬。

  更不幸的,是那些猝死在浴缸里的人。

  “巨人观”的死相,极为恐怖。

  而尸体散发的臭味 和 喂养出的蛆虫,成了他们和人类社会的最后关联。

  房东、邻居,因此发现他们。

  尽管在几周时间里,他们可能就在只有一墙之隔、几米开外的地方。

  为了处理这些死者的尸体以及清洁房间,清理人员往往需要使用杀虫剂,有时还会用到 电锯 等工具。

  作家菅野久美子说:“日本是一个有着1000万预备军的孤独死大国。”

  但生而为人,有谁真的想在晚年以这种极其不堪的状态,和世界作最后的告别呢?

  幸运的是,当我们把视角转回到国内,中国人目前的养老模式,还称得上乐观:

  90%的老人,能够居家,享受几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至于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分别占比7%、3%。

  现如今,这种“9073”的养老结构,足以托起大多数中国老人的幸福晚年。

  但不幸的是,这也让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无法想象:

  “孤独死”,究竟是怎样一副情形。

  (图源:《无人知晓》)

  而大肆鼓吹不孕不育的坏人,同样不会告诉这届年轻人的是:

  除了少子化、严重,日本之所以广泛出现“孤独死”这种社会现象,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些人和社会的连接断掉了。

  在如今的日本社会,人们亲缘(家庭、亲属网络)、地缘(社区互助)、业缘(职业往来)关系往往极度缺乏,被日本人自称为“无缘社会”。

  而这种情况,并非日本的单一现象。

  在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孤立程度,将和日本不相上下,甚至,还要严重的多。

  (图源:NHK:《老年公寓清理队》)

  早在上世纪中后期,出于产业升级的需要,我国的主要劳动人口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在建国之后减少了近5成(农村人口占比从90% → 41.48%)。

  直到2020年,只剩约5.6亿。

  在不久的未来,农村社会将会进一步解体,农业人口的占比会下降到20%左右。

  不难想象,和相互依靠、彼此扶持的农业生产相比,第二、三产业自然更不容易保持社会联系。

  而与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同步的,是中国城乡人口的流动大潮。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共有流动人口3.76亿。

  也就是说,我国如今每4人中便有1人是背井离乡。

  没有了家族聚集的环境,以往亲人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感不免逐渐淡漠,国人不得不割舍掉过去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

  而根据联合国预测,到 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71%左右,届时,将有超10 亿人生活在城市。

  而城市规模越大,人际关系就越趋向淡化。

  这一切,注定会构成一个越发冷淡、疏离的社会。

  相信我不说,大家也已经深有感触:

  我们几乎无法知道邻居是什么人,因为连自己都是平均1年搬一次家、甚至换一座城市。

  搭乘公共交通,途中玩手机、睡觉或发呆,除非必要,绝不和陌生人讲话。

  KPI、绩效压力,无论和异性还是同性同事,很难产生除工作以外的深刻交集。

  每个人都渴望交流,但实际上,每个人几乎都只是/能各扫门前雪。

  孤独,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悲哀现实。

  而这样的世界,对于独身老人来说,注定格外残酷。

  孤独死频发的日本,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人至晚年,除了和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亲人、子女,真的没有太多人能够指望。

  如果只是独身一人,想要晚年体面,死得有尊严,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有人计算,养一个孩子总花费钱,在 62 万到 198 万之间)

  当然,我也非常能够理解,在生、养孩子的账单被不断细化、分享的今天,才刚刚回过神来的中国年轻人,往往对生育持负面态度,把孩子和“碎钞机”、“吞金兽”直接划上了等号 ——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位日本市民,应该也说出了现在不少中国年轻人的心声)

  不少人乐观地认为,不孕不育,会攒下一大笔钱,再利用从生养后代中解脱出来的时间,足够前半生去纵情享受。

  不过,这届年轻人们,倒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养老,以及如何避免“孤独死”。

  去年3月,一条热门微博发出疑问:“你心中的理想养老地点在哪里?”

  评论区有数千人谈及了自己具体的理想的养老构想和城市。

  其中,“高端养老院”成为高频词汇。

  不少人觉得,不想老无所依、无人收尸的话,其实有很多种选择 ,不一定非要结婚生子不可。

  言以至此。

  养老院的遮羞布,也是时候揭下来了。

  02

  养老院:

  老年人天堂 ?

  老年人地狱 ?

  一个不得不直面的事实是 ——

  在养老机构和服务方面,如今中国人能做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民营养老产业平均月收费7000元以上,京津翼地区的养老地产收费最高能达到30750元/月 | 数据来源:中国养老网 | 图源:时代数据)

  直到2020年,中国养老机构和服务,还存在巨大缺口。

  公共养老院,“十年等一床”的现状,绝不是耸人听闻。

  截止至2020年底,全中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还只有32.9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1.0万张。

  算下来,每1000名老年人,仅拥有养老床位31.1张。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人口数量已达2628万。

  其中,还有中、重度失能老人680万 ——

  如果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3:1)的标准”计算:

  包含从事居家养老的护理员在内,我国需要至少876万养老护理人员。

  但实际上,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加起来也不过只有61.5万。

  其中,更是只有32.2万。

  而在这30多万的护理员中,本地的下岗女工、半文盲的中年女性就占了一大半;

  真正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连13%都不到......

  看到这儿,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

  如果目前养老配套设施和服务缺口如此之大 ——

  那么,政府难道不应该承担起完善公共政策、发展老龄护理市场、关怀老人精神状态的责任吗?

  一个成熟的社会,难道不应该是让没有子女的老人也能幸福生活下去的社会吗?

  然而,凡事都要讲求个实事求是。

  我们常说,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这句话,放在人口老龄化上,也同样适用:

  如果按国际通行划分标准,中国早在2001年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

  从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社会,中国耗时仅仅20年。

  而一个可以用来对比的数据是: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耗时几十年至100多年。(比如美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用了71年。)

  更何况,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仍在不断加快。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末,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3.5%。

  到2060年,这个数据将快速上升到35%左右 ——

  这意味着,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1名65岁以上的老人。

  并且,由于人口基数实在巨大,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同样为世界所罕见——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个亿的国家;

  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比 美、日、德、法、英、韩 6国老人的总和 还多。

  光是从2020年至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就将以平均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

  (图源:毕马威分析)

  说白了,中国养老机构和服务完善的速度,远远落后于 中国人老去的速度。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养老行业都要面对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匹配的尴尬情境。

  落到现实生活中,那些历经百千劫难进入养老院的人,将会发现一个更为尴尬的事实:

  养老院,其实就是一个半封闭的小社会。

  而没有子女的老人,处在这个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

  大家发现了没,养老院和幼儿园,其实本质上很相像 ——

  幼儿园真正的服务对象,是家长;

  养老院真正的服务对象,是子女。

  有人说,能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子女,大概率也谈不上有多孝顺。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孝不孝顺,子女的存在,就是老人的最大靠山。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

  大半截入土的老年人,甚至会仗着自己“外面有人”,理直气壮地欺负一些无子女的老人。

  而对于大多数以“不死”为第一要义的养老院来说,绑约束带 和 打镇定剂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如果缺失子女威慑力,可以说,老人会一点点被黑暗的丛林法则所吞噬。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但是,我还是觉得用60岁之后的悲惨人生,来换25 - 60岁的快乐,非常划算。

  更何况,难道生一大堆孩子,我死了就能复活吗?

  还有人认为,死亡也是一种权利,不到60岁就自杀,一了百了,也挺好。

  而在知乎上,甚至有人觉得一到60岁,自己的生命就会“自动”戛然而止。

  看到这种回答,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因为,你甚至都说不清,这些人到底是蠢,还是坏。

  03

  每个孤独死的人,都是孤独至死

  事实上,2020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提高到80岁以上。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即使在65岁退休,距离往生还有15年之久。

  然而,只要在社交媒体上转转,就能发现一个相当好笑的现象:

  几乎所有鼓吹不孕不育的人,对晚年生活的想象和讨论,最远只到65岁。

  (重新定义“ 几年 ”)

  基于这种认知错位,这些人所谈论的安乐死也好,自己了断也罢 ——

  都像极了在13/14岁才会出现的极端想法:到29岁就自杀。因为30岁太可怕。

  本质上,都是因为距离太远,以致只能展开虚浮的想象。

  那么,如果没有子女,在退休之后、往生之前,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这些人会告诉你:生活,将拥有无限可能。

  他们鼓吹:只要不被世俗的偏见所捆绑,“人老了照样能生机勃勃”,因为“青春对任何人都没有设限”。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 》)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除了“平均寿命”,还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平均健康预期寿命。

  在中国,2020年,这个数字,不到70岁。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的中国老人,有至少10年是带病生存的。

  一位老者曾分享自己的“变老”体验:

  “最好的身体状态,就像年轻人感冒发烧的时候。”

  人老之后,会发现,很多事情渐渐变成了体力活。

  “无限可能”,只是天方夜谭。

  现实情况是,连年轻时曾拥有的选项,都会被一件件划掉。

  (图源:《无人知晓》)

  除了健康身体机能的丧失,当老之将至,父母的离世也避无可避。

  《朗读者》中,作家余华引用了一句话:

  “当父母健在的时候,你和死亡之间有一层垫子”

  “当父母离开时,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上面了。”

  每当父母亲友或是旧时认识的人患上重病抑或去世,你会知道,告别会越来越多,而最后你只会孤身一人。

  (图源:《无缘社会》)

  更何况,老人难以适应新的潮流,往往在新时代里悄无声息地掉队。

  因为,每个时代的主流,都是年轻人。

  就像当现在的年轻人享受着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网络购票的便捷时候,老年人面对的却是:

  去超市买菜,被拒收现金;

  疫情之中,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出示不了健康码。

  能够终身学习的人,必须足够自律、足够克制,终究只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

  (2020年,一位老人乘公交车时因没有手机,无法扫健康码,被司机停车拒载 | 图源:央视财经 )

  说白了,人怕的不是衰老和死亡本身,而是害怕充斥其中的 失去、衰退、负担。

  而这些因为衰老带来的一系列不可避免的损失,常常让老年人陷入极度的孤独。

  (让老年人感到孤独的6个因素 | 图源:IBV:《孤独感与老龄化之殇》)

  在我们邻国日本的监狱里,留给年轻人的地方,已经不多了 ——

  2017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的犯罪率,占总犯罪率的20%以上。

  也就是说,每5例犯罪案件中,就有1例是高龄犯罪。

  更奇特的是,这些高龄犯罪者的重复犯罪比例,已超7成。

  很大一部分人是多次犯下不重的罪行,反复入狱、出狱、入狱、出狱......

  有日本学者认为,除了贫穷,促使这些老人犯罪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孤独”。

  一位85岁的康复庇护所理事长这样说:

  “人生在世,如果有需要为之努力的人、有可以依靠的人,很少有人会愿意抛弃这一切,走上犯罪的道路。”

  (图源:NHK:《老年漂流社会》)

  老年人,其实格外需要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如果没有子女能够沟通,又不能排解自己压抑的心情,很容易陷入被时代和世界抛弃的迷茫和恐惧中,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某种程度上,一次次犯罪、入狱,其实是这些无子女、无伴侣的老人,对孤独奋力发起的反抗。

  在一些老人的口述里,“在这里,起码还能和别人多说说话”。

  当然,由于日本老人争相入狱,老人们去到监狱也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同龄人。

  日本监狱,正在成为大型老年活动中心。

  入狱,对他们来说不是惩罚,而是解脱 ——

  从终日弥漫的孤独中解脱。

  日本府中监狱,曾经推出针对高龄者的讲座,告诉他们,生命的意义应当在高墙之外寻找。

  但也正是在这所监狱,平均每个月,都有1位老人去世 ——

  在无子女的处境下,这也算是一种很好的“安度余生”的方式了。

  说白了,年轻时候那个做决定的自己,其实不能为年老的自己负责。

  但是年老的自己,却一定要把年轻时所做的一切照单全收。

  (即使病痛缠身、生活贫困,还是希望继续活着 | 图源:NHK:《老年漂流社会》)

  最恐怖的是,在死亡之前,有足够长的一段时间让你后悔。

  孤独死,很可怕。

  死后无人收尸,也很可怕。

  但最可怕的,是死亡之前,避无可避的孤独感。

  尾声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说:

  “这届90后、00后,是中国有历史以来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

  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挣脱了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 、开始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一代人。

  他们会思考,自己的父辈们按照社会时间结婚、生子,是否只是一种对于集体无意识的服从。

  他们会思考,从自己现在的客观条件出发,是否能够覆盖生育和养育的成本、以及应该如何塑造更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些思考本身,是有助于作出谨慎决定的,是一件好事。

  但现在的互联网上,却有一种不好的风气:

  有人故意放大婚姻生活的不幸、强调生孩子是巨大的拖累,营造出“凡是结婚、生子的人都是痛苦的”讨论氛围。

  潜台词是:只要“无对象、不恋爱、不结婚”、“不孕不育、断子绝孙”,人生99.99%的烦恼就能迎刃而解。

  最可笑的是,绝大多数参与讨论者,并没有实际的婚姻和生育的经验。

  之所以轻而易举地、证据凿凿地否定结婚生子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他们自己并不能作出理智而庄重的选择,也不必为互联网那一头的人的人生负责。

  而当整个互联网陷入一场妖魔化结婚、妖魔化生育的狂欢,当整个公共舆论场上只剩一种声音,那么,这届年轻人真的还能“独立思考”吗?

  (再多一些这样理性的讨论吧)

  要知道,所谓的“独立思考”,是建立在对于信息的全面把握之上的。

  当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能够带来快乐的时候,也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

  人的一生,是分阶段的。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渴望自己有个安逸的晚年。

  至少,在和世界告别的时候,能体面一些。

  当然了,落到真实的人生中,其实也并没有哪一种“完整”肯定优越于另一种“完整”之上。

  但是 ——

  你要生,也不要骗别人也生。

  你不生,也不要骗别人不生。

  而每个人看似“自由”的选择,本就含有非常大赌的成分。

  只不过,切切慎重。

本文地址:http://www.ksxb.net/quote/7233.html    海之东岸资讯 http://www.ksxb.net/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