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苏丹撤侨纪实:万里归途显担当
苏丹局势突变,一场现实版的“万里归途”正在上演。目前,大部分在苏丹中国公民已分批、有序、安全撤离至苏边境港口或周边邻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统筹指导中央企业安全有序撤离中方员工的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不遗余力支援使馆撤离同胞,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4月24日清晨5时,中国驻苏丹使馆临时代办张向华参赞开始了组织撤侨的指挥工作。就在大家以为当天的撤侨行动会比较顺利时,意外发生了:当地的大巴车司机竟爽约了,有的说在交战区无法赶来,有的则坐地起价,原本预定租用的大巴车最后就来了1辆。此时的撤离点,同胞们已排起了长龙。如无法按时撤离,将给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隐患。怎么办?紧要关头,张向华想到了当地的中资企业,迅速安排同事们分头联系。等待的过程是最难熬的。就在组织撤离的当天,使馆周边还能听见枪炮声,甚至还有同胞拍摄到了战斗机向地面发射火箭弹的画面,驾驶着皮卡的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士兵也时不时从撤离同胞队伍前驶过。“你们能调来几辆车?6辆?那太好了!”终于,一通拨向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的电话,拨开了等待的阴霾。了解到使馆的需求后,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表示可以腾出一些自己撤离车队的大巴车座位,支援使馆撤离同胞。经评估,等待的同胞可以全部撤离。“关键时刻还是咱自己的企业靠谱!”联络企业的使馆经商处参赞郭虎说。一声“靠谱”,承载着在苏同胞对中央企业的信任与托付。在苏丹港,靠谱的中央企业再次让同胞感受到了温暖。北京时间4月26日晚9时30分,历经72小时的跋涉和等待,苏丹华侨王诚和同伴在回国的大巴上激动地欢呼:“祖国,我们回来了!”王诚从上世纪90年代来到苏丹首都喀土穆,在当地已待了30多年。此前苏丹局势动荡不安,但从未像这次一样,“大家都躲在家里,听着窗外的炮火,没有吃的,盼望回家。”4月24日早晨6点,天刚蒙蒙亮,王诚和同伴驾驶两辆车,向撤侨集合地苏丹港进发。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到苏丹港,总路程1000多公里,到苏丹港时已是晚上10点钟。“4月25日早餐,吃了一碗粥、一个鸡蛋、一个饼、一瓶饮料。”王诚一一细数,因为近期大家很久没有吃到如此丰盛的餐食了。除此之外,大家还吃到了热乎乎的中餐和晚餐。王诚说,这些都是在苏丹的中央企业——中交集团旗下中国港湾给予的帮助,600多人的餐食井然有序。“在战乱时期,能有这样的安排,实属不易,也让我们感到暖心。”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2" data-mpvid="wxv_2903839959424532481"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L8yL9ATSydAbuOo47e9In1TOS0w6iaFNxBYM4hmP0Mf7nTibtlSPyejiaTlC5oyk8UNlctSnrXrssLZSgXNav3TfQ%2F0%3Fwx_fmt%3Djpeg"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0.5625" data-w="1080" data-src="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wxv_2903839959424532481&width=500&height=375&auto=0">rame>除了为撤侨同胞免费提供吃住,中交集团还组织苏丹港项目全体员工,筹集大量生活物资,配合大使馆保障苏丹港撤离任务。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感谢中交建、中港湾在这次撤离行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在了解到苏丹撤侨将经沙特吉达港中转后,中国中车驻沙特人员主动与中国驻沙特吉达领事馆取得联系,经领事馆同意,为即将抵达的中方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4月27日,中国中车沙特子公司提供9名志愿者和2台SUV汽车,协助领事馆接待从苏丹前往吉达港的中方员工。最是风雨见初心。身处异国他乡,面对未知的危险,中央企业竭尽所能、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顶梁柱”担当,诠释了坚定的人民立场。中央企业在苏丹人员多、分布散,撤离工作难度不小。国资委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建工作专班,专人专责,指导在苏企业全力做好人员安保和撤离工作。经过十多个昼夜的努力,截至目前,已有550余名中央企业员工从苏丹撤离。
国资委指导中国石油牵头,发挥联防联保机制作用,组织前方项目(机构)加强联络,抱团取暖。4月18日晚,国资委印发通知作出部署。苏丹冲突主要集中在首都喀土穆、南科尔多凡州、北达尔富尔州及北方州等地区,各央企所处位置不同,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也不同。中央企业对项目及机构周边风险进行充分研判,利用冲突安全窗口期进行了集中和转移。4月24日,按照使馆统一部署,中国石油牵头组织在喀土穆和炼厂区域全部中方人员169人,以及我国驻苏丹使馆人员、部分在苏中国公民约110人同时往安全地区转移。因为兵力部署交织,到各个驻地接人的方案要耗费大量宝贵时间,且风险加大,近300人从10个点位分别向会合地点集结,穿越险象环生的交战现场、通过荷枪实弹的重重关卡。完成集结后,又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奔波,于25日凌晨安全抵达苏丹港,脱离了交战地区。中国铁建经过研究,4月21日抓住开斋节的停火“三天窗口期”,乘2辆越野车经迈达尼向加达里夫转移。虽宣布“停火三天”,但喀土穆的爆炸声、枪炮声仍不断响起。就在转移车队离开喀土穆不久,由喀土穆通往迈达尼的关卡被军方再次封闭。庆幸的是,他们抓住短暂的时机撤出了最危险的冲突地。中国铁建员工王亚军本是到苏丹出差,不巧赶上了此次军事冲突。从苏丹撤离至埃塞俄比亚首都后,王亚军激动地说:“我们的撤离是非常有序的,所有的窗口期我们全部好好利用。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撤离,这边的同志以及使馆的同志也克服了一切困难接我们。”nceid="9331955877518502946" data-parentwidth="374" data-weui-theme="light" data-isdisabled="0" data-errortips="">截至4月25日晚8点半,在中国驻厄立特里亚使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中国电建在苏中方员工全部安全撤离至厄立特里亚,并协助其他中资企业14人一起安全撤离。航空工业集团撤离途中接纳其他中资企业员工撤离,中国石油接纳2名零散中国公民在项目营地避险,中交集团加达里夫州项目为撤离人员提供中转与物资补给,中央企业在撤离过程中积极为地方国企提供帮助……4月15日,来喀土穆谈项目的中交集团中水电公司张威和曹雪锋被困在了当地。冲突发生后,他们准备撤回项目,却得到了停火协议还没有最终确认的消息。经过短暂的犹豫,二人还是坚定地选择回到项目部。“我们是项目的牵头方,我们有责任照顾所有的人。如果不撤离,我们就集体继续留守;如果撤离,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要把人都平安带回家。”曹雪锋说。从中交集团中水电公司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工程拍摄到的战争场景
特殊时期的守望相助,聚沙成塔、握指成拳,凝聚起联防联保的强大合力。 危急时刻不慌乱、不掉队、勇担当,展现了在苏中国企业员工极高的应急素养。欢迎回家,辛苦了!同时,我们始终牵挂,为了守护资产和项目安全,那些毅然留守在苏丹的中央企业员工;我们始终坚信,逆行的勇士们将平安归来。
本文地址:http://www.ksxb.net/quote/399.html
海之东岸资讯 http://www.ksxb.net/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