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突发!宁愿损失5000万也要退地,首批集中供地,已经有人退地了
2023-04-05 11:04

7月20日晚,上市公司宋都股份的一纸公告,终于将市场流传已久的“退地”传闻做实。

据公告,本次宋都退地的杭政储出【2021】8号地块,正是杭州5月7-8日首批集中出让中的运河新城地块。彼此宋都以17.83亿元总价、封顶并自持21%竞得。

这是杭州自2019年下半年实施“双限”以来的第二宗退地事件(第一宗有特殊原因),有别于不限价时代的“预亏”,限价下的退地,是因为铁定亏损的现实,让宋都趁早割肉。

宋都的退地事件,是一记来自市场的警钟。

5000万保证金没收也要退地

宋都股份原竞得地块为杭州运河新城GS1001-17地块,今年5月,杭州绍辉以17.8亿元竞得,自持比例21%,溢价率29.86%,楼面价20962.12元/平方米。

从土地信息上看,该宗地块位于核心位置,地块所在的运河新城板块,是杭州近一年来热度蹿升迅速的板块之一,经过20轮报价,由竞买人宋都获得,地块出让面积34025平米,容积率2.5,可建面积8.5万平米。

从地块属性、要求上看,该地块所建商品住房毛坯销售均价不高于26500元/平方米,且毛坯销售最高单价不高于29150元/平方米,如实施装修销售的,装修价格不高于30000元/平方米。

对比运河新城的其他四个项目,宋都精装限价排末位,自持比例排首位,而其他四个项目开发商万科、保利、融信和香港置地,实力均远超宋都。

有消息称,宋都拍得该地块之前已有意向合作方宝龙地产,后因合作方意向生变,宋都选择弃地,宝龙回复,“此事与宝龙地产没有任何关系,宝龙从未与该地块发生过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合作意向”。

从市场情况上看,尽管运河新城已入市项目开盘时一房难求,但根据宋都竞拍地块详情,楼面价20962元/平方米,自此比例21%,精装修销售销售限价3万元/平,企业盈利很难,有亏损的风险。

相比较无利润可赚,或是放弃产品质量,宋都宁愿选择损失5000万。公告中宋都直言,本次放弃竞得的土地使用权,是公司经营管理层审慎考虑市场风险因素,基于公司稳健发展谨慎作出的决策。

大批房产“死”在盲目拿地

1、华光地产破产

2015年8月,曾经的地产百强企业之一,华光地产被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宣布破产清算。

华光地产破产原因即在于,从2007年左右开始,该公司在长三角地区多次盲目拿地致资金链断裂,最具代表性的是2008年,华光地产斥资3.23亿元拿下了南京江宁大学城G114地块,意图打造江宁欢乐城项目,然而此后的七年时间里,该地块一直未能动工。

最终,这家成立于1986年的老房企死在了自己盲目拿地上。

2、泰禾集团欠下巨额债务

泰禾集团在2018年之前一直在疯狂的拿地,但是进入2018年之后,政府就开始出台大量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泰禾集团的激进之路也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开始主动的减少拿地和融资,虽然泰禾集团的自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净负债率直接降至385%,较2017年底大幅下降,但仍然较高。

在2020年上半年,泰禾集团出现了574亿元的短期债务,由于无法偿还,还受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在6月份的媒体沟通会上,泰禾集团主席黄其森就表示,泰禾目前已经放慢了脚步,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已经主动停止拿地,清退部分项目,并加大了销售回款力度,并尽最大努力与优秀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主动梳理合作的金融机构,与优秀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转让多个优质项目进行自救。

但是显然这些举措都无法让泰禾摆脱危机,由于短期债务高达574亿元,不管是民间金融机构还是银行机构,都不肯将钱借给泰禾集团,泰禾集团的命运也到了“紧急关头”,如何摆脱危机,成为了黄其森必须面对的现实,其实像泰禾这样的企业并不少,在全国还有许多房地产企业面临亏欠巨额债务。

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 又一扇门被关闭

4月16日,证监会宣布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明确提出:

限制金融 科技 、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这意味着房企进入A股的又一扇门被关闭。

房企表面上看体量庞大,但实际上如果借不到钱,或借钱能力太弱,只有走向死亡。2020年TOP500房企资产负债率均值是78.77%,即便是头部房企资金也不充裕。去年恒大等房企就因为资金问题上了热点新闻。而中小房企那更不用说了,2020年有超470家房企破产。

所以不夸张地说,一家开发商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能力。

房企资金来源主要是几个方面:

1、购房款:卖新房时从购房者中拿到的钱。

2、银行贷款:不能用来拿地。

3、发债:一般是较大房企才能发。

4、非标融资:比较常见的是信托融资。

5、海外融资:在国外发债。

6、股权融资:在A股融资或在港股IPO 目前来看几种融资方式均在不约而同地收紧。

在“三道红线”之下,据贝壳研究院统计,境外发债规模大幅下降43.5%。另外用益信托网也给出了最新数据,一季度房地产信托发行量锐减26%。

”三道红线“是指房地产企业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与现金短债比这三项指标。

具体规则为:

(1)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2)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3)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这是借的方面,当然还有圈钱的。房企还可以上市,让投资人做股东,这样融来的钱就不需要还,也不构成债务,所以开发商最喜欢这样的融资方式。

但是房企上市早就被收紧了,特别是A股。 早在2010年,楼市调控趋紧,证监会要求房企IPO和定增时,需要出具国土资源部的意见。相当于把房企IPO暂停了。2016年以来,只有南都物业一家房企在A股上市。也就是说,按照之前的规定,房企在A股上市基本无望。

说白了就是开发商要控制负债、降低负债。

这样一来,原来依靠借新还旧的开发商则是雪上加霜,目前已经有大型房企出现债务逾期。 一方面房企需要资金,另一方面又需要控负债、降负债,那怎么办?

只能是多卖点房子,提高周转率。你看到某房企时不时出现搞促销,打所谓的“7折”就是为了回笼资金,缓解流动性紧张。不过,新房一般都有限价,这个限价不仅是最高价,也有最低价,利润空间有限。

房企融资不断收紧,甚至一扇扇大门被关闭,影响是什么?

1、长远说可以避免房企负债率过高,避免无序发展、盲目发展,降低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但购房者需要留意房企短期因为资金紧张而可能出现的烂尾风险,买房时选择证件齐全、信誉度高、负债率低、流动资金较充裕的开发商。 总之,做企业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如果要做大,就是增加本钱,而不是通过借别人的来扩大规模,把风险转嫁给购房者或金融系统。

结语

不少房企人员表示,进入2021年都感觉压力山大,很多房企已经负债累累,可是他们照样会融资,必须要拿地,要运营,换句话来说,死也不要死得这么快,再坚持几年说不定还有机会。

开发商可以降低盲目拿地、盲目开发的情况,减少地王的出现,对于稳地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龙头房企在融资上相对有一些优势,而中小房企则不然,这会加大房企间的“马太效应”,一轮厮杀过后,会有更多中小房企被兼并、重组,甚至破产。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突发!宁愿损失5000万也要退地,首批集中供地,已经有人退地了】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ksxb.net/quote/72.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海之东岸移动站 http://www.ksxb.net/mobile/ , 查看更多